延安市人民政府印發《延安市關于貫徹落實〈質量強國 建設綱要〉的實施方案》的通知
來源: 市政府辦
2月前

延政發〔2024〕8號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門、各直屬機構:

現將《延安市關于貫徹落實〈質量強國建設綱要〉的實施方案》印發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延安市人民政府

2024年3月26日

(此件公開發布)


延安市關于貫徹落實

《質量強國建設綱要》的實施方案

為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大力實施質量強國戰略,統籌推進質量強市建設,全面提高我市質量總體水平,根據《質量強國建設綱要》和《陜西省關于貫徹落實〈質量強國建設綱要〉的實施意見》有關要求,結合我市實際,制定如下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來陜重要講話重要指示,全面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于質量強國的決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安排,健全質量政策,完善質量治理體系,加強全面質量管理,促進質量變革創新,著力提升產品、工程、服務質量,著力增強產業質量競爭力,著力提高經濟社會發展質量效益,為推動延安高質量發展實現新跨越提供有力質量支撐。

到2025年,全市質量整體水平進一步全面提高,產業質量競爭力持續增強,產品、工程、服務質量水平顯著提升,品牌建設取得更大進展,質量基礎設施更加現代高效,質量治理體系更加完善,質量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作用更加突出,質量強市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效。

到2035年,質量強市建設基礎更加牢固,先進質量文化蔚然成風,質量和品牌綜合實力大幅提升。

專欄1 質量強市建設主要發展指標

序號

指標名稱2025年屬性

1

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總產值占工業總產值比重(%)

3

預期性

2

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比重(%)

5

預期性

3

每萬人口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件)

2

預期性

4

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源消耗降低(%)

[10]

約束性

5

制造業質量競爭力指數

86

預期性

6

制造業全員勞動生產率增長(%)

6.5年均

預期性

7

農產品質量安全例行監測合格率(%)

≥98

約束性

8

食品評價性抽檢合格率(%)

≥98

約束性

9

制造業產品質量合格率(%)

≥94

約束性

10

陜西省質量獎及提名獎(個)

2

預期性

11

主導和參與制定國家、行業及省級地方標準(項)

3

預期性

12

累計建立社會公用計量標準達(個)

110

預期性

13

累計發布地方標準達(項)

80

預期性

14

體系認證證書保有量達(張)

5500

預期性

注:[]為“十四五”期間累計數。

二、增強質量發展動能,推動重點產業質量提升

(一)提升優勢產業質量引領力。堅持把產業轉型升級作為主攻方向,推動優勢產業質量升級,加強產業鏈全面質量管理,著力提升關鍵環節、關鍵領域質量管控水平。統籌推進特色農業、文化旅游、石油裝備制造、能源化工等產業質量優勢,推動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發展,培育發展下游精深加工及高附加值產品,加快傳統優勢產業技術迭代和質量升級。打造現代農業、石油天然氣和能源化工、煤炭電力、先進制造業、文化旅游五大產業集群。依托延安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寶塔區新材料園區等產業園區和產業聚集區,加快構建膜材料、氫能、智能制造、石墨烯、光伏等新興產業集群,培育壯大質量競爭型產業,推動新興產業高起點發展。[市發改委、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市場監管局、市農業農村局、市國資委、市文旅局、延安高新區管委會、各縣(市、區)人民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以下任務均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落實,不再列出]

(二)加強產業鏈質量聯動提升。強化產業基礎質量支撐,圍繞油氣煤炭開采、農產品及其深加工、食品細加工、石油裝備、新能源生產等環節,加快創新突破,提高性能和質量穩定性。堅持“企業主體、市場運作”原則,依托優勢產業、重點企業,建設一批高質高效的行業技術服務平臺。推動科技型中小企業與高??蒲性核钊腴_展產學研合作,聯合組建一批企校聯合創新中心、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中心、院士(專家)工作站,龍頭企業建立產業綜合創新體,開展質量技術聯動提升,帶動產業鏈大中小企業協同創新,增強產業發展帶動力。支持組建一批產業技術標準創新聯盟,構建國內先進的標準體系。實施企業標準領跑者制度,樹立一批質量管理標桿企業。積極支持項目研發成果和專利轉化為技術標準,推動技術研發標準研制與專利布局有效銜接。分層次、分行業指導企業實施全面質量管理,提高質量在線監測、在線控制能力,推行精益生產、清潔生產等高效生產方式,培育一批深度融合型企業。(市發改委、市科技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農業農村局、市市場監管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增強質量發展創新能力。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提升企業技術創新能力,促進各類創新要素向企業聚集。充分發揮秦創原(延安)創新促進中心作用,依托創新資源整合能力強的行業龍頭骨干企業、科研院所、行業協會、產業聯盟等相關主體,組建創新聯合體,實行“揭榜掛帥”制度,開展共性關鍵技術攻關,解決制約產業發展的“卡脖子”問題,形成一批專利成果,強化產業鏈關鍵環節、關鍵領域、關鍵產品的創新能力。(市科技局牽頭,延安高新區管委會、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市場監管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提升產業質量競爭能力。深化質量強市建設,推動質量強縣(市、區)、質量強企向縱深發展,推進質量、標準、品牌融合發展,以先進標準引領質量提升,以更高質量打造知名質量品牌,以質量品牌優勢推動產業質量效益升級。推進農業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和標準化生產。開展制造業提質增效行動,推進傳統制造業迭代升級和戰略性新興產業技術、質量、管理協同創新,推動全產業鏈質量競爭力提升。大力發展服務型制造,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推動完善服務業質量標準,加強服務業質量監測,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推動生活性服務業向高品質和多樣化升級。(市質量強市辦牽頭,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農業農村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專欄2 實施重點產業質量提升行動

——開展質量競爭型企業培育行動。培育國家級和省級“專精特新”及“小巨人”企業20家。創建省級以上綠色工廠8家、綠色園區1個、綠色供應鏈管理示范企業8家以上。(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

——開展質量管理數字化賦能行動。圍繞延安重點產業發展,推動研發針對產品質量、安全與可靠性提升需求的工業軟件系統及系列工具軟件包,開展數字化質量集成控制應用示范。推動質量策劃、質量控制、質量保證、質量改進等全流程信息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市場監管局)

——推進秦創原(延安)創新促進中心建設。構建全鏈條產業技術創新體系,強化科技專項支持,實行“揭榜掛帥”等制度,推進質量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培育發展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建成省級制造業創新中心1個,省級企業技術中心達到5個。(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延安高新區管委會、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農業農村局、市市場監管局)

三、加強產品質量監管,促進重點產品提檔升級

(五)提高食品質量安全水平。以創建全國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為契機,嚴格落實食品安全“四個最嚴”要求,狠抓“兩個責任”落實,實行全主體、全品種、全鏈條監管。深入實施食品安全戰略,推進食品安全放心工程建設攻堅行動,加快食品工業企業誠信體系建設。完善食品安全標準體系,持續推進食品安全監管平臺建設,鼓勵食品生產企業建立實施危害分析和關鍵控制點體系,加強生產經營過程質量安全控制。(市市場監管局牽頭,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農業農村局、市衛生健康委按職責分工負責)

(六)提高藥品質量安全水平。加強藥品和疫苗全生命周期管理,健全藥品安全常態化隱患排查機制。提升藥品檢驗檢測能力,開展藥品醫療器械檢驗檢測機構能力達標活動。完善藥物警戒體系,加強不良反應監測評價機構建設。加快推進化學原料藥、中藥技術研發和質量標準升級,滿足公眾對高質量藥品的需求。(市市場監管局牽頭,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衛生健康委按職責分工負責)

(七)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總抓手,以提升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為主線,堅守糧食安全底線,推進蘋果、畜牧業、設施農業、小雜糧農業產業“三品一標”建設,開展現代農業全產業鏈標準化試點示范。扎實推進化肥農藥減量增效,推進獸用抗菌藥使用減量行動,嚴控農獸藥殘留、重金屬、食品污染物等安全風險。探索推進食用農產品信息化監管,提升農產品食品全鏈條質量安全水平。重點打造延安蘋果高質量發展先行區、黃龍縣鄉村振興示范縣、優勢產業集群、現代農業產業園等集聚載體。建成農產品大數據平臺和蘋果、蔬菜、畜禽農產品二維碼貼標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創建一批蘋果、蔬菜、畜禽產品和小雜糧綠色有機種養生產基地認證。加快延安蘋果研究院建設,統籌“三產”融合發展,開展農產品質量控制、關鍵工藝、標準化生產、貯藏保鮮、冷鏈物流、精深加工、綜合利用等全產業鏈科技研發和重點技術攻關,強化科技成果轉化利用,注重蘋果的深加工及副產品利用,打造高水平、開放型蘋果科研機構,加快形成縱向成鏈、橫向成群的現代農業產業生態體系。到2025年,以蘋果為重點的鮮活農產品采后精細化處理能力達到總產的20%,保鮮冷藏能力達到總產的35%,精深加工轉化能力達到總產的10%。(市農業農村局牽頭,市市場監管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八)提高消費品供給水平。實施消費品質量提升行動,加快升級消費品質量標準,提高研發設計與生產質量,推動消費品質量從生產端符合型向消費端適配型轉變,促進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加快傳統消費品迭代創新,推廣個性化定制、柔性化生產,推動基于材料選配、工藝美學、用戶體驗的產品質量變革。加強產品前瞻性功能研發,擴大優質新型消費品供給,圍繞新興產業發展需求,不斷推進機器人、無人機、智能家電等產品高端品質認證,以創新供給引領消費需求。增加老年人、兒童、殘疾人等特殊群體的消費品供給,強化安全要求、功能適配、使用便利。對標國際先進標準,深入實施內外貿產品“同線同標同質”工程。鼓勵優質消費品進口,提高電子、農產品等重點產品出口商品品質。(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農業農村局、市商務局、市市場監管局、延安海關按職責分工負責)

(九)提高工業品質量水平。實施制造業設計提升能力專項行動,強化基礎研究,超前布局前沿性和顛覆性技術研發,強化工業產品的功能、性能及可靠性一體化設計,提升重點產品制造能力和質量水平。鼓勵企業加強重大技術裝備檢測能力建設,促進原創性技術和成套裝備產業化。加快傳統裝備智能化改造,大力發展高質量通用智能裝備。實施質量可靠性提升計劃,提高機械、電子、汽車等產品及其基礎零部件、元器件可靠性水平,加快關鍵基礎材料、關鍵零部件和裝備研發,加速科技成果轉化,夯實產學研協同創新基礎,推動產業鏈與創新鏈精準對接、深度融合,提升制造業技術創新和質量競爭力,促進品質升級。推動工業品質量邁上中高端,鼓勵企業利用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實施智能化和數字化轉型。圍繞重點產業開展產業鏈質量提升行動,實施質量比對、質量攻關、質量合格率提升工程,推動優勢產業補鏈強鏈擴鏈,推動產業鏈各環節共同提升管理水平和產品質量。(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牽頭,市市場監管局、市科技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專欄3 實施產品質量提檔升級行動

——開展農產品食品藥品質量安全提升行動。創建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1個。建設食品檢驗實驗室和移動檢測平臺,國家和省級監督性抽檢檢測參數覆蓋率達到95%以上。加強農產品食品藥品冷鏈物流設施及追溯系統建設。(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市市場監管局)

——開展重點消費品質量提升行動。聚焦全市消費品質量合格率偏低的產品和行業,以石油及制品、建筑材料、家用電器等消費品及“一老一小”用品生產企業為重點,加強質量安全監管,落實“一企一策”,優化質量技術幫扶,推動企業提升質量標準,提高質量管控能力。(責任單位:市市場監管局)

四、強化工程質量管理,提升建筑工程質量品質

(十)強化工程質量保障。落實建設單位工程質量首要責任和勘察、設計、施工、監理單位主體責任,嚴格執行工程質量終身責任書面承諾制、永久性標牌制、質量信息檔案等制度。落實建設項目法人責任制,督促建設單位嚴格履行基本建設程序,保證合理工期、造價和質量。推進工程質量管理標準化,完善工程質量管控及工程質量檢測管理制度體系,強化檢測企業的行為監管,提高信息化監管水平,提升建設工程全生命周期的質量管理水平。落實建設工程質量保修制度,加強運營維護管理。強化工程建設全鏈條質量監管,實施網格化監管,完善建筑工程質量安全監管信息平臺建設,加大對重點企業、重點項目的監督抽查頻次。加強市、縣兩級建筑施工質量安全監督機構建設,探索推行政府購買服務方式委托社會力量輔助工程質量監督檢查。加強工程建設招投標過程行為監管,加大招投標事中事后監管查處力度。(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市交通運輸局、市水務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一)提高建筑材料質量水平。大力發展綠色建材,推進實施綠色建材產品認證制度,建立綠色建材采信應用數據庫,鼓勵在政府投資工程、重點工程、綠色建筑和生態城區等項目中采用綠色建材。鼓勵企業建立裝配式建筑部品部件生產和施工安裝全過程質量控制體系,推行裝配式建筑部品部件駐廠監造。落實建材生產和供應單位終身責任,嚴格建材使用單位質量責任,強化影響結構強度和安全性、耐久性的關鍵建材全過程質量管理。加強建材質量監管,開展商品混凝土質量提升行動,加大對外墻保溫材料、水泥、電線電纜等重點建材產品質量監督抽查力度,建立健全缺陷建材產品響應處理、信息共享、部門協同處理和建材質量追溯機制。開展住宅、公共建筑等重點領域建材專項整治,促進從生產到施工全鏈條的建材行業質量提升。(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市交通運輸局、市水務局、市市場監管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二)打造品質工程延安樣板。開展品質示范工程創建活動。積極推進工程總承包,完善監理、造價等工程咨詢服務技術標準,鼓勵企業采取聯合經營、并購重組等方式發展全過程工程咨詢,強化特色文化要素在建筑工程設計中的運用,提供功能適用、經濟合理、安全可靠、技術先進、環境協調的建筑設計產品。加強大數據、建筑信息模型(BIM)等新技術的集成與創新應用,推動建筑產業向工業化、數字化、智能化升級。探索建立涵蓋科研、設計、生產加工、裝配施工、運營維護等全產業鏈整合一體的智能建造產業體系。推廣應用先進工法,規范施工工藝,提升施工效率和質量。推廣先進建造設備和全產業鏈智能建造方式,提升建設工程的質量和安全性能。全市城鎮新建建筑全面執行綠色建筑標準,采用全裝修的新建居住建筑應達到綠色建筑一星級及以上等級。新建國家機關辦公建筑和政府投資的學校、醫院、場館等公益性建筑以及單體建筑面積1萬(含)平方米或總建筑面積2萬(含)平方米以上的新建公共建筑最低應達到綠色建筑一星級標準,實行工程建設項目全壽命周期內的綠色建造。(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市交通運輸局、市水務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專欄4 實施建設工程品質提升行動

——開展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提升行動。加強對工程參建各方主體的質量行為和工程實體質量控制的標準化管理。落實《陜西省工程質量安全手冊實施細則(試行)》,推進建設工程質量安全監管平臺建設,強化檢測行為溯源管理,提高工程質量檢測動態信息化水平,夯實檢測企業主體責任,嚴格質量追溯。(責任單位: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市交通運輸局、市水務局)

——開展品質工程示范創建行動。全面推廣《建筑業十項新技術》,以創建省級文明工地、“長安杯”、“魯班獎”等為抓手,樹立一批示范企業和示范工程。推動工程建設領域優質化、品牌化發展。(責任單位: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市交通運輸局、市水務局)

——開展智能建造行動。智慧工地覆蓋率達到100%,城鎮綠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達到100%。(責任單位: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市交通運輸局、市水務局)

五、增加優質服務供給,提高服務質量擴容提質

(十三)推動生產服務專業化發展。聚焦科技服務、軟件和信息技術、現代物流、現代金融、商貿服務、會展服務、電子商務、設計服務等領域,實施數字賦能、融合發展、平臺優化、品牌創建、主體培育“五大工程”。完善生產性服務業質量、標準、統計監測體系,加速生產性服務業的數字化、專業化、規?;?、高端化發展,深入推進現代服務業和先進制造業融合發展,改造提升、培育引導和規劃新建一批重點服務業集聚區,培育一批特色鮮明、市場信譽好的服務業區域品牌和企業品牌。大力發展以農業生產托管為主的農業社會化服務。加強重大裝備、特種設備、耐用消費品的售后服務能力建設,提升安裝、維修、保養質量水平。(市發改委、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交通運輸局、市農業農村局、市商務局、市市場監管局、市科技局、中國人民銀行延安支行、國家金融監管總局延安監管分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四)推動生活服務品質化發展。建立健全餐飲服務規范,積極推進餐飲服務風險分級管理。實施商貿服務業品質提升、大中型商業集聚區建設、新興消費業態培育提檔升級“三大行動”,開展家政服務業提質擴容“領跑者”行動試點,培育優質家政服務品牌。圍繞城鄉居民生活便利化、品質化需要,基本建成“城市15分鐘、農村1.5小時”的基本公共服務圈。實施延安旅游服務品質提升行動,完善旅游服務質量評價體系,推動紅色旅游與旅游演藝、鄉村旅游、研學旅游、生態旅游等融合發展。提升面向居家生活、戶外旅游等的應急救援服務能力。鼓勵和規范道路定制客運、網約車、分時租賃等新模式發展,提供“公共交通+定制出行+共享交通”多元出行服務。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組織體育健康行“五進”活動,推進國家公共體育場館免費、低收費開放。促進網絡購物、移動支付等新模式規范有序發展,鼓勵超市、電商平臺等零售業態多元化融合發展,打造新型消費體驗中心,營造沉浸式智慧消費場景。(市民政局、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市交通運輸局、市商務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市場監管局、市體育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五)提升公共服務質量效率。推動更多高頻政務服務事項一網通辦、跨省通辦,持續深化“一件事一次辦”改革,提升政務服務平臺服務能力。圍繞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優軍服務保障、文體服務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務項目,增加服務項目、提高服務標準、擴大服務對象、增加服務內容。推進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發展、義務教育薄弱環節改善與能力提升工作、縣域普通高中發展提升計劃,推進基礎教育提質擴容、優質均衡發展。實施職業學?!半p優計劃”。加強公共就業線上服務平臺推廣,強化公共就業服務。加強養老服務質量標準體系建設,建立健全養老機構分類管理和養老服務評估制度,支持建設連鎖化、標準化的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網絡,鼓勵支持可持續的互助性養老。健全醫療質量管理與控制體系,完善覆蓋主要專業和重點病種的質控標準,推進區域醫療中心建設,實施縣級醫院服務能力提升工程,推動城市醫療集團、緊密型縣域醫療服務共同體和網格化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全覆蓋。完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監測預警和響應處置機制,加強實驗室檢測網絡體系建設,強化科技標準支撐和物資質量保障。完善適老化、適兒化、無障礙建設標準體系,加強公共配套設施改造。強化擁軍優屬服務質量,嚴格落實優待撫恤政策,組織開展退役軍人就業創業服務活動。(市行政審批局、市發改委、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市交通運輸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衛生健康委、市市場監管局、市退役軍人事務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專欄5 實施服務擴容提質行動

——開展優質服務標準建設行動。推動服務行業誠信化、標準化、職業化發展。加強金融、供應鏈、會展、軟件和信息服務、科技服務、地理信息服務等領域標準研制,加快文化旅游、家政服務、商貿服務、教育培訓等領域標準供給,建立公共教育、社會保險、公共文化體育、勞動就業創業等公共服務重點領域支撐標準體系。強化標準信息公開與實施推廣,推行優質服務承諾、認證、標識制度,推進服務業標準化試點示范建設,打造一批服務業特色示范標桿。(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市場監管局、市級有關部門)

——開展旅游服務質量提升行動。重點實施A級旅游景區基礎設施與配套服務改造升級、星級酒店品質與旅行社服務提升工作,提高旅游服務質量。(責任單位:市文旅局)

——開展服務質量滿意度提升行動。加強服務質量監測評價能力建設,培育市場化、專業化第三方監測評價機構。在健康、養老、文化、旅游、體育等生活性服務領域,推行服務質量監測評價,逐步擴大服務質量監測覆蓋面,定期發布評價監測結果,改善群眾服務消費體驗。持續開展縣級城市公共服務質量監測評價和結果通報。(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市場監管局、市級有關部門)

六、開展品牌提升行動,增強質量發展引領活力

(十六)構建完善品牌發展環境。建立市場主導、政府推動的品牌發展機制,激發市場主體創建品牌的內生動力。推動各行業部門完善品牌標準構架,建設由基礎標準、技術標準、應用標準組成的品牌標準體系。鼓勵企業實施質量品牌戰略,積極參與相關標準制定,提升品牌建設軟實力。開展品牌培育行動,推動形成品牌遴選、培育及保護的部門聯動機制,構建品牌梯度培育體系。(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市農業農村局、市商務局、市市場監管局、市知識產權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七)提高企業質量管理水平。推進全市規模以上企業首席質量官制度全覆蓋,引導企業實施以質取勝生產經營戰略,開展質量管理數字化升級、質量標桿經驗交流、質量管理體系認證、質量標準制定等活動,加強全員質量教育培訓,大力推廣卓越績效模式、精益生產、能力成熟度模型等現代管理制度。推動全員、全要素、全過程、全數據的新型質量管理體系應用,構建數字化、智能化質量管控模式。引導中小企業實施技術改造、質量改進,加強品牌建設。(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市場監管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八)提升“延安品牌”影響力。實施延安精品培育行動,加強政府質量獎培育梯隊建設,發揮質量品牌示范帶動作用,引導企業實施質量品牌戰略。積極參加“陜西好商標”評定、“陜西工業精品”遴選、陜西農業品牌認定、“老字號”認定、建設工程“長安杯”評選等活動,樹立延安制造、延安建造新形象,提升延安農產品知名度,培育一批服務業知名品牌。動員企業積極參與“中國品牌價值評價”活動。支持企業加強品牌保護和維權,依法嚴厲打擊品牌仿冒、商標侵權等違法行為,為延安優質品牌企業發展創造良好環境。積極參加“中國品牌日”系列活動,大力宣傳、推介延安自主品牌。(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市場監管局、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市農業農村局、市商務局、市知識產權局、市公安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專欄6 實施質量品牌提升行動

——開展延安精品培育行動。開展“延安工業精品”行動,培育省級質量標桿工業企業、省級工業品牌培育試點示范企業,認定省級“工業精品”企業3家。實施特色農產品塑造行動,對全市現有的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進行培優升級。(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農業農村局、市市場監管局)

——開展質量品牌提升示范區創建行動。鼓勵洛川縣、寶塔區、延安高新區、南泥灣等創造性開展質量提升行動,制定實施先進質量標準,培育一批產業集群商標和區域品牌,爭創全國質量品牌提升示范區。(責任單位:市市場監管局、市農業農村局、市知識產權局)

——開展首席質量官能力提升行動。積極動員企業選派人員參加首席質量官培訓,實現規模以上企業首席質量官全覆蓋,獲證人數達300名。(責任單位:市市場監管局)

——開展中小微企業質量管理體系認證提升行動。以各類園區和產業集聚區為重點,遴選50家中小微企業,發揮“小微企業質量管理體系認證提升行動服務平臺”作用,提升中小微企業質量管理水平。(責任單位:市市場監管局)

七、夯實質量技術基礎,推動基礎設施協同服務

(十九)加強質量基礎設施能力建設。實施質量基礎設施能力提升行動,建設與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結構合理、布局優化、高效實用的質量基礎設施。探索建成“線上+線下、一個服務中心+N個服務工作站,一個資源協調辦公室+N支專家團隊”的質量基礎設施一站式服務模式。建立、改造、升級一批社會公用計量標準。加快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制造等支柱產業標準貫徹實施和人工智能、氫能、未來通訊技術等新興未來產業標準研究應用,推動食品工業、煤油氣化工、建筑建材等傳統產業瞄準國際先進標準提高產品服務水平。支持傳統領域檢驗檢測機構開展技術創新,積極參與高精度、多參數融合和陳列化等先進檢測技術與裝備研發。推動認證認可技術集成化發展。健全政府、行業、社會等多層面的認證采信機制,探索建立檢驗檢測聚集區,打造檢驗檢測認證知名品牌。加大質量基礎設施能力建設投入,鼓勵社會各方共同參與質量基礎設施建設。(市市場監管局牽頭,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市財政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十)提高質量基礎設施管理水平。推動實施以增強活力、提升能力、改善服務和促進資源優化共享為目標的計量技術機構體制機制創新。深化標準化改革,提高地方標準質量水平,培優培強市場自主制定標準,建設更加先進適用的標準體系。深化檢驗檢測機構市場化改革,加快推進檢驗檢測機構跨區域、跨行業整合,促進第三方檢驗檢測機構健康發展,支持中小型檢驗檢測機構“專精特新”發展。全面實施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告知承諾制,優化技術評審方式,提升資質認定服務水平。加強檢驗檢測認證機構監管,完善監督檢查機制,探索建立部門聯動監管機制,規范從業行為。開展質量基礎設施運行監測和綜合評價,優化質量技術服務機構管理。(市市場監管局負責)

(二十一)推動質量基礎設施協同服務。圍繞科技創新、先進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傳統產業、鄉村振興、生態環保等重點領域,開展質量基礎設施助力行動,深化“計量服務中小企業行”活動、對標達標專項提升行動、小微企業質量管理體系認證提升行動和質量基礎設施“一站式”服務,建設一批質量基礎設施區域產業服務平臺。(市市場監管局牽頭,市級有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專欄7 實施質量基礎設施升級增效行動

——開展質量技術機構能力升級行動。加快陜西省地理標志產品檢驗檢測(延安)中心建設,服務我市現代農業產業鏈高質量發展。到2025年,建成檢驗檢測機構150家以上,檢驗檢測能力覆蓋工業產品、工程檢測、農產品、食品、藥品、環境、能源等領域。(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市市場監管局、市住建局、市生態環境局)

——積極創建“省級有機產品認證示范縣(區)”。充分發揮地方政府、市場主體和認證機構作用,積極培育指導吳起、洛川、富縣創建“省級有機產品認證示范縣(區)”。(責任單位:市市場監管局)

——開展質量基礎設施“一站式”服務平臺建設。探索建成“線上+線下、一個服務中心+N個服務工作站,一個資源協調辦公室+N支專家團隊”的質量基礎設施一站式服務模式。以延安市質量基礎“一站式”服務中心為支撐,支持各縣市區建設區域產業質量基礎設施服務平臺,高標準建設質量基礎設施“一站式”服務站點5個,提升集成服務水平。(責任單位:市市場監管局)

八、優化質量監管效能,推動綜合治理能力提升

(二十二)提高質量安全監管效能。完善以“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和“互聯網+監管”為基本手段、以重點監管為補充、以信用監管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深化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和強制性認證制度改革,推行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行政審批網上辦理,強化事前事中事后全鏈條監管。對涉及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財產安全、公共安全、生態環境安全的產品以及重點服務領域,依法實施嚴格監管。制定消費品質量安全監管目錄。加強工業品和消費品質量監督檢查,推動實現生產流通、線上線下一體化抽查,對重點產品加大抽查力度,強化監督抽查結果處理。建立健全產品質量安全風險監控機制,完善產品傷害監測體系,落實重大產品事故報告與調查制度。構建重點產品、重要消費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完善質量安全追溯標準,積極探索可復制、可推廣的質量安全追溯模式。落實質量安全“沙盒監管”制度,為新產品新業態發展提供容錯糾錯空間。持續完善進出口商品質量安全風險預警和快速反應監管體系,加強質量安全風險信息共享和聯合處置。深化網絡交易經營者合規管理,建立健全上下聯動、區域協同、部門協作的網絡交易監管機制,推進線上線下一體化監管。完善特種設備安全的全主體、全品種、全鏈條監管機制,實行重大隱患治理逐級掛牌督辦和整改效果評價。(市市場監管局牽頭,市級有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十三)營造公平競爭的營商環境。建立營商環境通報制度,優化各類市場主體平等使用資源要素、公開公平公正參與競爭、同等受法律保護的制度環境,在準入許可、要素獲取、經營運行、政府采購和招標投標等方面對各類市場主體平等對待。建立公平競爭政策與產業政策協調保障機制,推動產業政策向普惠化和功能性轉型。更好發揮公平競爭審查作用,強化公平競爭審查制度剛性約束,建立健全公平競爭審查抽查、考核和第三方評估制度。健全面向各類市場主體的有違公平競爭問題投訴舉報和處理回應機制,定期開展公平競爭審查實施情況督查和效果評價分析。(市市場監管局牽頭,市級有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十四)加強消費環境建設。前移消費維權關口,建立經營者在線解決消費糾紛機制,構建權威高效的投訴舉報處理和行政執法體系。加強消費教育和消費警示,針對新興消費領域維權熱點,提高消費者自我預防風險、依法維權能力。加強消費投訴信息分析,及時發布消費風險報告。大力開展放心消費創建活動,鼓勵實施線下無理由退貨,探索推行異地、異店退換貨制度。完善消費者權益保障聯席會議制度,建立健全市、縣、所三級消費者權益保護部門協作機制。持續完善行政機關、司法機關、企業、行業協會、消費者、媒體等多位一體的消費維權格局,優化維權流程,降低維權成本。推動消費者協會組織建設,夯實履職基礎,做好消費者權益保護事前引導、事中監督、事后維權工作。(市市場監管局牽頭,市級有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十五)推動質量社會共治。創新質量治理模式,健全以法治為基礎、政府為主導、社會各方參與的社會多元治理機制,強化基層治理、企業主責和行業自律。加強部門聯動,強化事中事后監管,保證質量安全。發揮社會團體的橋梁紐帶作用,開展標準制定、品牌建設、質量管理等技術服務,推進行業質量自律。持續開展質量知識進高校、進職業院校、進中小學校等活動。建立有獎舉報質量違法行為制度,鼓勵消費者協會等社會組織向法院提起公益訴訟,調動消費者和消費者組織參與質量監督和質量維權。強化社會和輿論監督,引導媒體加大對質量失信、違法行為的曝光力度。(市市場監管局牽頭,市級有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專欄8 實施質量治理效能提升行動

——推進全市智慧市場監管平臺建設。建設集智能管控、大數據分析運用、多維信息可視化展示等功能于一體的市場監管指揮平臺,全面提升市場監管效能。(責任單位:市市場監管局)

——實施放心消費創建行動。培育省、市、縣三級放心消費示范單位。到2025年,全市放心消費示范單位達到4000家。(責任單位:市市場監管局)

九、加強組織保障

(二十六)加強組織領導。全力構建“政府主導、部門聯動、企業主體、行業自律、社會參與”的質量發展工作機制。市質量強市委要統一領導和協調推動全市質量工作發展,加強對落實情況的統籌指導、督查檢查。各縣(市、區)人民政府要建立本地區實施質量強國戰略協調推進工作機制,統籌推進質量強縣(市、區)建設,主動向當地黨委匯報質量工作,把黨的領導貫徹到質量工作各領域各方面各環節,確保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落到實處。(市質量強市辦、市級有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十七)強化責任落實。各縣(市、區)、各有關部門要將質量強國建設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結合工作實際,研究制定具體工作方案,明確任務分工、工作重點和保障措施,細化責任人和時間表。要將實施方案中的主要任務和措施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有效銜接、同步推進,促進產業、財政、金融、科技、貿易、環境、人才等方面政策與質量政策協同,加強經費保障,確保各項任務落地見效。(市質量強市辦、市級有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十八)培育質量文化。要深入開展《質量強國建設綱要》的學習宣傳工作,扎實開展“質量月”等宣傳活動,積極弘揚優秀質量文化,講好延安質量故事,塑造延安質量新形象。把質量發展納入各級干部培訓教學計劃,推動形成“政府重視質量、企業追求質量、社會崇尚質量、人人關注質量”的良好氛圍。(市質量強市辦、市級有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十九)建立激勵機制。實施延安市質量獎認定活動,推廣先進質量管理模式,鼓勵重點行業、重點企業、個人樹立追求卓越的質量理念,不斷提高質量管理水平。鼓勵各地、各部門出臺政策對質量管理先進、成績顯著和對質量發展工作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單位、組織和個人給予表彰獎勵,對獲得各級質量獎并在融資、信貸、項目投資、政府采購等方面給予重點扶持,積極建立質量經驗長效宣傳推廣機制,引導激勵廣大企業、質量從業者和社會各界重視和提升質量。(市質量強市辦、市級有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十)嚴格考核評估。強化質量工作考核,將考核評價結果作為各級政府領導班子及有關干部綜合考核評價的重要內容。對綱要實施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按照國家、省、市有關規定予以表彰。建立綱要貫徹落實評估機制,加強跟蹤分析和督促指導,重大事項及時向市委、市政府請示報告。(市質量強市辦按職責分工負責)